卢卡斯影业最新Stagecraft技术助力《曼达洛人》 或改变电视行业未来

影视制作

在迪士尼+剧集《曼达洛人》的制作过程中,不少传言称,该剧利用了开创性技术,成为史上第一部实景真人制作的《星球大战》电视剧。制片人乔恩·费儒曾对媒体简单提过制作流程。他表示,剧集使用了一种利用大型高分辨率屏幕制造虚拟背景的新技术。费儒希望观众能更多地关注故事而非技术,所以在第一季播完前,我们大概是看不到什么技术相关的幕后揭秘了(费儒对《奇幻森林》和《狮子王》也是这么做的)。

《曼达洛人》的前两集我看了很多遍,想找到些使用新技术的端倪。这种技术被用在哪儿?哪些部分是实景?哪些部分是在棚内的动作捕捉室模拟出来的?

昨天,我参加了卢卡斯影业的女性团队研讨会。在活动后段,话题谈到了乔治·卢卡斯的大胆创新。《星战》系列的一大特色就是始终坚持创新。而工业光魔就是为创造《星战》中那个遥远星系而诞生的。会上,公司的女性团队就新技术的运用进行了15分钟讨论,提出这种新技术将有可能永久改变影视剧行业。导演黛博拉·周表示,这种新技术“Stagecraft”也可能被用在迪士尼+未来的未定名欧比旺剧集中。

卢卡斯影业总裁凯瑟琳·肯尼迪认为,《曼达洛人》“有个好剧本打底”,得以让制作人员“尝试推进技术革新”:

“我和乔恩·费儒去了迪士尼。我们说想尝试一下,那边的人问这种技术具体是什么?我们也不能完全肯定,说不好会花多少成本,也没有现成的用这种技术制作出来的内容范例。在工业光魔内部,我们管这种技术叫‘Stagecraft’,它基本就是种屏幕投影系统。真正的革新之处在于当你在这个空间中移动摄影机,平行视差会相应改变。这样你就能瞬间进入和现实三维环境运作方式相同的情景中。”

肯尼迪还说了个趣闻:迪士尼高管来参观片场,结果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这种新技术制造出的虚拟环境中。她表示,这种新技术会改变影视剧拍摄的未来发展走向。

“这种技术意味着,如果你想在冰岛拍个定场镜头,但不想带700人花四个月在实地搭实景,它会帮你做到所有镜头都能在棚内拍摄。这对各种规模的项目都很有帮助。就《曼达洛人》而言,我们选择先在剧集而非电影中尝试这种新技术,风险会小一些。”

肯尼迪表示,《曼达洛人》上周在好莱坞的首映式就是新技术在大银幕上也能展现出色效果的例子。“我们很清楚,这种技术在电影制作中也行得通。”她补充道。

“我们认为这种技术是革命性的:首先,你有了个好故事。这个好故事提供了尝试创新和推动技术进步的机会。卢卡斯影业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工业光魔。自乔治开创《星球大战》系列至今,坚持技术创新一直是公司不变的宗旨。正是《星球大战》催生了工业光魔。因此,工业光魔将继续站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我们也将继续讲述与技术进步相辅相成的故事。就是这样。”

卢卡斯影业的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林温·布伦南表示,Stagecraft是顺应在小屏幕上制作大规模壮观镜头的需要而诞生的:

“在之前的几部影片中,我们用LED屏模组做过打光等工作。这次在凯瑟琳和乔恩的鼓励下,我们真正将这种技术推进到了极限。”

Stagecraft和《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及《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使用的技术不同,它是从中进化而来的。肯尼迪解释道:

“《侠盗一号》有用到LED屏,但主要还是用于打光,我们(拿CG)替换掉了画面,这是更为传统的做法。而在制作《游侠索罗》的时候,我们用来非常高端的激光投影。这次使用的技术比它们更新。”

肯尼迪还补充了一则关于屏幕材料使用的小趣闻:

“接下来我要补充一点我之前一无所知的内容,是则小趣闻。定制这些屏需要种植晶体。等这些晶体全部长好要五年。这也意味着可用的屏数量有限。你不仅要种晶体,如果有专门的动作捕捉室,你必须确保是同一批液晶屏,这样所有的晶体才能一起生长。”

所以现在摄影棚内的动作捕捉室全部被分辨率极高的屏幕包裹,屏幕上放的是外拍素材或“结合了CG环境”的素材。布伦南补充道:

“我们还能看到摄影机视角,这意味着你能立刻把环境从冰岛换成沙漠,大大改变制作流程。这也对演员表演有好处,因为它们不再身处于绿幕的包围中。演员是能看到自己身处的环境的。他们也能和模拟出来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戏,这确实会带来改变。”

新技术的运用要求制作者在前期制作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肯尼迪赞美了导演黛博拉·周:

“这种项目确实需要黛博拉这样会提前做规划的主创。它不适合爱即兴发挥的人。你必须提前规划,因为本质上这种技术是把大量后期制作的内容放到了前期。你需要了解故事,了解局限性在哪儿,了解那些特效镜头是什么样的,好把它们提前放到屏幕上。”

黛博拉·周是第一位尝试实景真人拍摄的女《星战》系列作品导演,她执导了《曼达洛人》的两集(第三和第七集),随后被选中执导迪士尼+的未定名欧比旺剧集。她试着在研讨会上解释复杂的制作流程:

刚开始制作时,新技术还在做大量测试,我们甚至不清楚能把这种技术利用到多少成,也不知道最后的效果会有多成功。但作为导演,这是完全不同以往的做法,我们等于是提前预演了一整集。为此我提前规划了好几个月,预演好所有内容,然后把它们像真正拍摄结束后一样剪到一起。本来这么做是出于技术原因,但我们发现这对讲故事很有帮助,因为我们可以提前看到剪辑后的效果,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

下一步工作人员就拿着我们预演时的设计,去获取图像素材,比如冰岛的环境,微调打光,微调环境。到了拍摄日,屏幕就会显示出准备好的素材。这其中最出彩的就是我们在拍摄时加入了实景元素。如果你想要前景,或者你没有真实布景,很多时候两者会同时发生,那么这时候Stagecraft的屏幕就派上大用场了。最终出来的效果很惊艳。

关于这种新技术和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最有趣的一点是,在我看来它就是未来,它能让你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讲述故事,比方说忽然间,我们能够一整天都在‘魔幻时刻’里拍摄了。你能做到各种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我和我的摄影指导一起工作的感受是,这么做的风险是一切都会太过完美。我们会控制得太多,让画面变得漂亮过头。

考虑到Stagecraft的未来发展——导演还会离开摄影棚去实地勘景吗?还有这个必要吗?周开玩笑说“不用再坐勘景车是世界上最好的事。”她继续说道:

“屏幕展示出虚拟环境后你就相应地选择镜头。实际上我们是先搞定了概念图。道格·蒋负责这一块,定下风格后再找摄影指导。等我们一起商量好后,下一步是取得匹配概念图的画面图像,然后进行微调……比如在拍摄《曼达洛人》的一个房间时,美术指导安德鲁·琼斯决定让房间看起来带些洛杉矶地铁的元素。他们就用了那种质感,再找了做极高分辨率3D影像的人来。这些人有了环境参照,着手把环境3D化,然后我们参与进去,开始控制修改。”

最终得到的成果是虚拟生成的3D环境,可以按摄影机视角实时渲染:

“新技术给了我们3D环境,这样我们就能做虚拟勘景了。花上几天,一整队人——包括美术指导、摄影指导、乔恩、戴夫·费罗尼,我们都带着头戴式设备,在同一个片场到处看,告诉别人自己的设想,而所有人都能在现场看到你的设想。”

作者:Peter Sciretta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影视制作
用数字调色:何时使用色彩示波器(以及何时不使用)

〖更新至3-9〗色彩示波器能帮助你评估图像的客观元素——例如亮度、色彩饱和度——从而帮助你更快地做出主观创意决策。

影视制作
如何以Reeltime Pro搭建一套视频回放系统

导演需要低延迟实时信号,而剧本部门可能对元数据覆盖更感兴趣,场记要求合成视图,而服化道那边想无线视频串流到他们的移动设备。

影视制作
用有限设备做偏僻外景的日戏/夜戏布光

即使你拥有了能想象到的所有资源——起重机、大柔光框、大反光框或负补光框,都无法阻止太阳的运动,也无法控制云层何时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