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你不能不了解的布光窍门(一)

影视制作

前景和背景的曝光

年轻的独立电影导演常会犯的一个错误,他们不知道怎么对前景和背景进行布光,因此习惯通过调小光圈来创造景深。但是假如能学会恰当地设置前景(或人物)与背景的曝光,不仅能保证景深,在镜头的运用上也能获得更高的自由度。

布光的首要原则就是,主光要比背景高一档。

当然在不同的拍摄风格和影片类型中,这个规则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我想先让各位读者牢牢记住这个基本点——人物一定要比背景亮一档。你们要不断地对自己重复这句话,直到灯光师问你怎么布光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想起这点。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很简单。

先给自己买个测光表(我不管你的灯光师有没有,但每个电影摄影师的包里都应该有一个测光表)。即使在手机上装个Pocket Light Meter(一个免费的测光App),对你来说也能起到辅助作用。不管是测光表还是Pocket Light Meter,你都必须要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当你把所有布光设备简单架设好之后,就可以着手对拍摄人物进行测光了。比方说你测到的读数是4.0,记下这个读数后去背景区,对准一个面向镜头的平面进行测光。你在这获得的读数应该是2.8,如果不是的话你就得根据读数进行调整了。假设读数是3.2,也就是背景曝光高了半档,那你就得考虑一下用半透明帘布遮一遮,或者要把光源放远一点(如果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把光源调暗半档)。

如果背光的读数是1.4,那就要把光源功率调大一点。有时候为了达到恰当的布光效果,还得改变主光源的亮度。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先确定这一点,你离恰当的场景布光就更近了一步。

我们来看一些具体案例:

《肖申克的救赎》(1994) 摄影指导:Roger Deakins

以上这个例子就很清晰了,画面中的人物离身后的书架背景并不远,但是你会发现Roger Deakins在这个场景中,对人物的灯光设置比对背景的灯光高了至少一档。如果他在人物和背景上用了同一亮度,即使两者距离保持不变,画面看起来也会十分平,观众的注意力也不会停留在人物上。

《吾辈本如斯》(2013)摄影指导:Ryan Samul

Ryan Samul在这个场景中运用了同样的手法,演员比背景至少亮了一档。即使背景的质感看起来很棒,但因为和情节重点无关,所以他选择调暗背景。

但我在上文说过了,运用这一布光原则只是一个起点。有时背景能够暗示人物的处境或与前景的关系,这时背景就很重要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相应的例子,看看什么情况下要打破这个原则。

《谋杀绿脚趾》(1998) 摄影指导:Roger Deakins

上面这个画面里,背景的货架明显比演员更亮。你应该也会留意到Deakins在构图中是如何利用货架的角度的:它从前景一直延伸到背景,这是为了在一开场就凸显该角色的哲学家特质,同时也突出他所处的环境:四周无人,只有他一人独自在这。你可能会觉得那可能是深夜,超市里没有其他顾客。这样从这个场景中,能挖掘出许许多多的信息。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要打破“亮一档”的规则。但起码你可以看到至少前景和背景的布光不是平均的,所以画面还是有景深的。

《艾利之书》(2010) 摄影指导:Don Burgess

上面这个镜头中,Don Burgess就决定把人物和背景混合在一起,背景中的物品和人物几乎全都在焦点上,亮度也几乎一致。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其实当你想让观众完全沉浸角色所在的世界时,这就是个绝佳的例子,等量布光这种手法能让观众们更多地沉浸到人物所处的环境中。

但同时你也得留意到,背景的一件件物品也有明暗层次,就连一侧受光的人物也有大面积的明暗对比。这样Burgess就保证了景深,只不过这种景深是一侧到另一侧区域的明暗对比,而非纵深轴线上两端的对比。

就如同大多数艺术创作一样,规则都是拿来打破的,“亮一档”原则亦是如此。但是你得先吃透这个规则,才会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破、以及如何打破这些规则。

关注Gaia Daily,学习更多课程。

views
影视制作
特效电影摄影师详解

〖更新至1-6〗特效电影摄影师与大众的印象正相反,他们通常是面带微笑、用摄影机做“奇怪的事情”的年轻人。

影视制作
剧版《泰迪熊》:“这只小熊真的很污,但做的事情还是蛮可爱的”

〖更新至3-9〗这只泰迪熊就是存在的,这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以特殊的方式来处理泰迪熊。他是另一名演员。他和场景里的其他演员们一样真实。

https://blog.frame.io/wp-content/uploads/2023/01/B0507-featured-image-1.jpg
影视制作
剪辑与观众:剪辑师能从观众那里学到什么?

〖更新至6-12〗剪辑师与其观众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异地恋关系。你们不在同个空间里,但你却总是想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