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弄清楚这些问题,电影人就别掺和线上电影节

行业观察

疫情期间,一位One World 2020 世界人权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工作人员穿过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一间空荡荡的影院。

图片来自:MARTIN DIVISEK/EPA-EFE/Shutterstock

本文作者Brian Newman是2020年翠贝卡电影节作品《外部故事》(The Outside Story)的制片人,同时也是电影制作与发行咨询公司Sub-Genre的创始人 

很多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犹豫:到底该不该接受线上项目的橄榄枝。我认为,他们应该先弄清楚以下我提的几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新冠疫情危机仍在持续,大部分电影节被迫延期,而其中许多电影节纷纷转战线上,推出了线上版活动。随着这种新形式的电影节不断涌现,我收到了许多电影制作者的同一个疑问:“我们要不要参加线上电影节?”或者更常见的疑问是:“我是错过了什么吗?为什么要线上?”

而我给出的回答向来都是:如果你要发布的新片还在寻求发行,那么别参加线上电影节。如果你的项目是一个短片或以前拍的片子,亦或是一部已经锁定发行的片子(也需要你的发行方同意的情况下),再或者你想灵活自制影片发布方式,那么当然要好好考虑线上形式。但如果你想要首映一部长片电影,并且暂未签订发行,那么目前就不能考虑这些线上电影节,因为影片采购方认为线上电影节会与他们发行你的影片相冲突。采购方可不会把线上电影节当成树立口碑的过程或好的公关方式,更不会把它当成试水观众需求的方式。采购方能把你参加线上电影节看成是对正规发行的干扰已经是最好的情况,更糟糕的是,他们会认为线上电影节会对他们的发行造成收益损失,或让他们丧失控制权又或者丧失了首映资格。

这就是为什么你没有在最近的西南偏南与亚马逊的线上合作中看到太多长片电影的首映(传闻此次合作条款可算不上慷慨)。也是因此翠贝卡电影节快速宣布新的“We Are One”超大型电影节同样是并非新片向的。因为如果奈飞首席内容管Ted Sarandos或其他负责人不同意影片先线上电影节首映再进入流媒体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人贸然行事。

目前我正帮11部影片操作他们的电影节参展与发行事宜(都是一些品牌电影客户,和一部我制片的电影),他们中大部分都对电影节呈观望、无措、迟疑态度。还有十多个电影节发来邮件说他们将推出线上/虚拟电影节,他们问我获选影片想不想参加。而那些邮件中只有两封阐述了电影人可能会想参加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他们的电影节模式会成功。仅有一封提到对电影人提供某种形式的补偿。但即便电影节提供补偿,那种补偿也并不适用于我那些要推新片的客户。

很多发行方仍然把线上电影节看成是个问题,参与的危险度仍然太高。但我还是挺佩服那两个电影节的。虽然我的客户不会接受他们的邀请,但至少会让我们有所考虑,显然为数不多的那几个电影节考虑到了线上形式对于电影人的影响。

在我看来,发布新的线上活动的电影节考虑了诸多事项——如何服务本地观众;如何保持品牌活性;如何部分拯救他们的电影节、如何减少财务损失;如何建立新模式。这些都是良性的确实需要考虑的事项,线上电影节可能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我仍持怀疑态度,只有极少数电影节考虑到了对电影制作者产生的影响。

电影节有两大构成——观众与电影人——不能顾此失彼,但现状就是只顾观众不顾电影人。没几个人会问:“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机制能最好地帮助到电影人?”而那才是重点,尤其这个特殊时期电影人完全丧失收入并受到各种条件的胁迫。要知道,目前电影节可能本身也很困难,但明年就可能触底反弹。但对于一部陷入无措境地的电影,很可能就彻底消失在茫茫片海之中,而影片的制作者们的职业生涯也可能就此沉没。

在过去几周我和多位电影节总监聊过,反复听到的就是他们希望奈飞、亚马逊等平台能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希望他们能批准线上电影节首映。许多电影节甚至签署了一份保证,倡议新的首映商业模式。但尚未有任何一家主流/市场化的电影节签署了这份保证,而最重要的几大采购方也无人签署。如果所提出的电影节方案会伤及电影人,为何要这么设计呢?这就将问题转嫁给了电影人,即便是最好的情况下,不参加线上活动的电影人变成了混蛋;最糟的情况下,电影人参加了线上电影节,却断送了影片的推广价值。

图片来自:SEED&SPARK

在我与其他制片人探讨的时候,又出现了另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些电影节有没有收集过电影人想要什么的意见?许多电影人不敢大声问出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想破坏自己与电影节相关负责人的关系,毕竟电影节方面人士对电影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电影制作者需要有更多人站出来倡议建立更完善的电影节商务模式,既能帮助观众发掘好片有不会损害电影人未来的成功。

电影节需要鼓励这样的对话,并让对话更透明,虽然建立这样的模式并非易事,但这是影响整个行业的问题,需要积极的探讨,而解决方案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如果我们要以这次疫情危机为契机建立新的商业模式,那就不要闭门造车。大家各退一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一个优于旧模式的新系统。

那么,电影人想要什么?在我自己与业内人士的对话中,反复出现这几个点。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在现在的环境中,我们不仅需要电影节让行业发掘好片,我们还需要帮助观众发掘好片。但这意味着电影节的发掘/首映需要安排好向大众发布影片的时间点。那可能意味着大部分电影节——除了业内最大牌的几个——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发掘”设计,注重带领观众看到已经解决了发行问题的影片以及即将发布的新片。也就是说,电影节可能需要换种方式思考他们要如何以及何时对电影节本身以及展映影片做推广(两者都要尽早)。而且我们还要想办法在电影节之后促使那些观众继续观影(比如通过订阅信息邮件、社交媒体等等)。

我们还要探讨补偿问题。有这样一种论点,这也是我自己作为电影节策划人长期坚信的,即发掘与推广已做足,但在线上世界,就算你的电影节也有难处,也需要对电影人给予补偿。各电影节现在就应该与董事会成员、捐助与资助者们传达这种论点。

但我们也需要承认,对于寻求发行的电影而言,补偿远远不够。这可能就需要(电影节与发行商之间的)开展创意性合作,并且以新的视角关注其他能够帮助电影人的方面。比如,需要数据透明——对电影人、电影节、发行方、甚至某些情况下对大众透明。电影人需要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他们的电影,看了多少,并能利用这个数据为他们的影片创建案例,供发行方、媒体和其他观众进行了解。

电影人还想要更多机会能与其他同业者、行业代表进行联络并建立人脉,就算是线上联络也可以。电影人当然很喜欢能有机会赢得可以帮助他们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奖项,但他们却开始丧失现金奖,因为许多电影节因财务紧张而取消了现金奖励。

我们现在就需要进行这样的对话,因为整个行业现在发展出来的应对方案绝不只是危机之下一时可用的止血贴,必将在长期改变整个系统。可以理解电影节转战开发线上系统是为了在危机之中自救。电影人也很重视这种需求,许多电影人就是靠有眼光的电影节总监们慧眼识片才让自己的事业腾飞起来。双方应该合作制定一套让双方不仅能挨过危及更能够在未来蓬勃发展的新系统。

作者:Brian Newman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https://cdn-dkepej.nitrocdn.com/xHPizjaXJNONuYnLnfsGSUCsMnIlzOEq/assets/images/optimized/rev-ad08b19/blog.frame.io/wp-content/uploads/2024/03/B0696-oscars-featured-image.jpg
行业观察
2024奥斯卡:电影行业在告诉我们什么?

〖更新至7-12〗来到2024,电影业仍处于编剧、演员大罢工的余波中,媒体巨头抱团取暖、超英IP续集日渐式微,观众更愿意去影院为原创电影付费。

行业观察
2024圆桌讨论:跨国工作流与远程工作

〖更新至2-9〗Televisual组织的本次圆桌论坛涉及了各公司当前管理制作管线的多样方式,远程工作问题,私有云使用的增长,以及公有云值得拥有的程度。

影视制作
Reeltime Pro 推出全新短期许可选项

点击获取10天免费试用体验Reeltime Pro的所有强大功能